朱鹮有著鳥中東方寶石之稱。潔白的羽毛,艷紅的頭冠和黑色的長嘴,加上細(xì)長的雙腳,朱鹮歷來被日本皇室視為圣鳥;棲息于海拔1200-1400米的疏林地帶,在附近的溪流、沼澤及稻田內(nèi)涉水,漫步覓食小魚、蟹、蛙、螺等水生動物,兼食昆蟲;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。
朱鹮棲息地被大面積破壞,使日本的朱鹮瀕臨絕滅的困境。1967年,鑒于當(dāng)時朱鹮數(shù)量呈急速下降的趨勢,日本在新潟縣佐渡島建立了日本朱鹮保護(hù)中心。當(dāng)時,除人工飼養(yǎng)的朱鹮外,日本還有野生的朱鹮。但是到1978年,野生朱鹮產(chǎn)的卵很多不受精,不能孵化。到1979年,日本全境只剩下8只朱鹮,這些幸存的朱鹮全部生活在佐渡島。
朱鹮非繁殖期通體白色,頭、羽冠、背和兩翅及尾綴有粉紅色。翅下和尾下亦綴有粉紅色,飛翔時極明顯可見。最外側(cè)飛羽幾全暗褐色,僅基部的內(nèi)外緣以及羽干白色。第二枚內(nèi)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,第三枚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,其余飛羽全白色。頭后枕部羽毛延長成矛狀,形成松散的羽冠。繁殖期頭、上背和頸綴有灰色,兩翅粉紅色較淺淡,第1-5枚初級飛羽具灰褐色端斑。
朱鹮性較孤僻而沉靜,除起飛時鳴叫外,一般活動時不鳴叫。常單獨或成對或呈小群活動,極少與別的鳥合群。行動時步履遲緩,飛行時兩翅鼓動亦較慢,頭、頸向前伸直、兩腳伸向后,但不突出于尾外。白天活動覓食,晚上棲于高大樹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