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網友在某網站提問說:洗衣服時常忘記掏口袋,晾衣服的時候才發(fā)現(xiàn)洗衣機里的錢。這種情況下,其它紙類的東西一般都被揉爛了,為什么紙幣還可以完好無損?
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紙張在浸濕并干燥后的變形性能,這和造紙的原料以及生產工藝有關,今天,小錢和各位藏友分享一下幾點原因。
1、原料
特殊的原材料賦予紙幣穩(wěn)定、較硬、耐磨損的質地。甚至在2013年后發(fā)行的新版紙幣,還會在鈔票紙表面加上一層有光澤的薄膜作為保護。這些措施延長了鈔票的使用壽命。
2、增濕強劑
一般的生活用紙在接觸水后強度會變得很低,極易碎解。為保證珍貴的鈔票不會被水破壞,鈔票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入濕強劑”。
這種高分子聚合物會在紙張纖維間形成化學鍵,增強紙張的內部結合力,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份對纖維的影響,進而提高紙張的穩(wěn)定性,保證了鈔票紙經過洗衣機的浸泡和揉搓后還能保持完整。
(第四套人民幣拾元”)
3、表面施膠
為進一步提高鈔票紙的強度及其對印刷的適應性,印制過程中會在鈔票紙表面施膠,這些存在于紙張表面的施膠劑可以阻隔水向紙張內部滲透,降低紙張的潤脹,減少浸水后鈔票紙的變形。
另外,生產鈔票的工藝十分精細,在紙頁形成、干燥脫水、速度控制方面都有較高要求,進一步保證鈔票紙浸水后的尺寸穩(wěn)定性。
4、銀行鈔票原材料的秘密
為防偽防造假,鈔票紙的成分是個嚴格保守的秘密,但相較于初版的鈔票紙,紙張材質已有很多變化。例如歐元,在中世紀初期,它是簡單的紙片,然而現(xiàn)在已是百分百純棉纖維構成,和衣服的材質相同。
紙張制作以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,而植物纖維主要由具有很多親水基團的纖維素構成,所以纖維會吸水潤脹,外形尺寸也會變化,最終造成紙張尺寸變化。假設制漿方法不變,紙漿伸縮性越小,產生的紙越不容易變形。
在紙漿選材上,草漿伸縮性最大,其次是闊葉木漿,針葉木漿較小,棉漿最小,所以鈔票紙主要原料就是伸縮性最小的棉纖維原料。
5、塑料鈔
八十年代,一些國家出現(xiàn)了聚合物材質的塑料鈔票。最早是在澳大利亞流通,后來被加拿大和墨西哥采用,英國也將在不久之后開始使用。相比紙質鈔票,制造費用是之前的兩倍,但因為不容易被撕破,使用期限應該比原來多三倍的時間。